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息焉遊焉 Ludology】馬斯克代打爭議背後的遊戲生態思辨 試著計算代打造成的損失

影片版本在這邊
嗨,祝大家新年快樂,新的一年不會電子陽痿,今天要聊一個先前的小爭議——沒錯,主角就是世界首富Elon Musk,以及他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代打爭議,讓我們直接切入主題,帶大家從頭到尾梳理這件事情的脈絡,但是當我寫好這些事件的大概介紹讓沒在玩遊戲的人也可以聽懂的時候,發現很多頻道都有比我詳細的解釋了,所以想看事件的完整經過大家可以去看他們的影片,我這邊再提供一些別人沒有的看法跟意見,Let’s GO。

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馬斯克其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遊戲迷,他曾經公開表示對多款遊戲感到興趣,尤其是像《魔獸世界》、《暗黑破壞神4》,還有近期推出的《流亡黯道2 POE2》,但說到這次的事件,卻不是他對遊戲的熱愛讓大家關注,而是他在直播裡面表現出與他的遊戲進度完全不相符的操作,被人懷疑是找了代打,而他後來終於承認找了代打,並認為自己沒錯、拒絕道歉。

在這之前,馬斯克常常在他的twitter帳號分享一些遊戲心得或調侃遊戲開發商的推文,跟粉絲互動也非常頻繁,還常常展現各種遊戲畫面或排行榜截圖,但先前就有人在Reddit上質疑馬斯克的角色等級和裝備進展速度實在超越常識,再加上馬斯克以「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態度回應,讓整件事馬上登上各大媒體的版面。

所以,為什麼這麼多人在意這件事呢?部分原因是馬斯克不只是一個普通玩家,他是全球首富、知名的科技公司CEO,旗下公司掌握著電動車、自動駕駛、航太科技,甚至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的走向,於是當他被爆出疑似買代打這種非正式管道擠上排行榜,還把這些成績當成是自己打的一樣,引發一般玩家的不滿,同時也讓我忍不住思考「代打」對於遊戲生態到底意味著什麼?

事件經過

接下來,讓我們梳理一下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

  • 流亡黯道2 在2024年12月6日開放搶先體驗。

  • 馬斯克在2024年12月十幾號的時候不停地PO推文曬他的遊戲成績,像是什麼因為操作太快而被踢出伺服器,在hardcore模式打進世界排名前幾名,或是某個hardcore模式角色死掉,POE2的hardcore模式是角色死了就要全部從頭開始,因此hardcore模式能打到高等級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僅要花時間,也要具備足夠的知識跟技術。

  • Reddit玩家社群有人貼出文章,指出馬斯克帳號的角色從極低等級,在短短的幾天之內衝到排行榜上,裝備也非常好,一般來說就算是廢寢忘食地玩,也不一定辦得到,更何況馬斯克身價400億美元,每天日理萬機,就算全世界都知道馬斯克是個工作狂,他可能真的會為了衝等把時間都花在遊戲上,但還是有點不合理。

  • 而馬斯克在1月時開了幾次直播,開出那些在排行榜上的角色,大家當然想看看世界首富打遊戲到底多厲害,但觀眾很快就發現,他好像不太清楚遊戲裡面的道具用法跟機制,而且操作也十分…呃…平庸?總之就不太像是一個自己打上排行榜的高端玩家,更加深大家對馬斯克找代打的懷疑。

  • 面對這些質疑,馬斯克原先還不承認找了代打,當更多證據和質疑出來後,他只在Twitter上簡短地回應:「這沒什麼」之類輕描淡寫的回覆,態度顯得十分雲淡風輕,這種回應立刻引爆了玩家社群的怒火,有人覺得他在炫耀「我有錢我找代打」,破壞遊戲平衡,但也有人認為馬斯克幹嘛要為了遊戲花錢還說謊,世界首富賺這個名聲要幹嘛?更何況POE又不是對戰遊戲,就算真的是找代打,也沒什麼問題。

  • 主流媒體和遊戲媒體跟進報導,更多玩家紛紛跳出來爆料或分析數據,甚至有人抓取他的角色日常線上時間,並推測如果馬斯克本人在忙於管理公司與其他公開行程,例如在參加就職典禮的時候,遊戲角色還在線上奮鬥,那麼這個遊戲角色到底是誰在玩?於是代打幾乎成了唯一可能的解釋,馬斯克也在最近承認他的確有找代打,並表示如果不找代打,那角色根本不可能能跟亞洲玩家競爭。

  • 當事件鬧大,POE2的開發商 Grinding Gear Games,還有《暗黑破壞神 4》的公司暴雪,也被問到相關看法,起初,官方不願評論特定玩家,但看到社群爭議愈演愈烈,最後只能出面澄清,強調他們一直以來都有在打擊外掛或不公平的行為,也呼籲玩家珍惜自己的帳號安全,不要隨意共享帳號密碼。

整個過程大概就是這樣,一場圍繞在名人加代打的爭議,就此在遊戲圈和社群上炸開,導致各種正反意見四起。

什麼是代打?

在進一步討論影響之前,先讓我們釐清一下什麼是代打,代打是指玩家把自己的遊戲帳號密碼交給他人,或付費委託某個工作室,由他人在自己不在線上時操作遊戲角色,幫忙練等、解任務、刷裝備等,讓角色在短時間內獲得比一般玩家更快的成長,在大多數線上遊戲裡,代打都被視為灰色甚至違反規章的行為,原因在於:

  1. 破壞公平性:其他玩家得花大量時間與心力才能達到的進度,若有人花錢就能由他人代勞輕鬆達成,將大幅降低遊戲的公平性、競技性與成就感。
  2. 帳號安全風險:把帳號密碼交給陌生人或代打組織,很可能造成外流或被盜用的危險,最後玩家還是只能求營運商處理。
  3. 遊戲經濟生態破壞:某些遊戲會有道具交易或拍賣系統,大量代打或機器人湧入,可能造成特定道具裝備被壟斷,導致裝備價格失衡,讓一般玩家的體驗惡化。

代打造成的影響

既然我們已經瞭解整起事件的背景與過程,接下來就要談談它對玩家社群、遊戲公司,以及整個產業的正面與負面影響,先說,我就只是客觀地來看,嘗試通盤檢討這件事情對這款遊戲的全面影響,並非贊成甚至支持這類違反規章的行為,只想透過全面性的梳理所有影響,來看看為什麼這樣的行為一直會存在,而遊戲廠商卻不積極處理。

正面影響

  • 馬斯克這個名字,本身就帶來巨大流量,當他被發現有可能正在代打時,整個網路都炸開了。在許多人不知道《流亡黯道 2》的情況下,突然開始搜尋、關注這些遊戲,導致遊戲本身的話題度直線上升。

  • 遊戲公司其實並不排斥名人帶來的流量,尤其在新遊戲上市的初期,話題熱度往往能帶來更多的玩家湧入,從行銷角度看,這未嘗不是一種意外的免費宣傳。

  • 另外前面講到特定道具裝備被壟斷,不過換個角度想,如果這類打寶遊戲純粹靠機率掉落,那是否會讓稀有道具或神裝價格下來?很簡單的經濟學理論,假設需求不變,供給增加了,價格就會下跌,那對那些肯花錢的玩家來說是不是就平易近人許多?當然,當價格跌下來後代打或機器人數量也會減少,畢竟效益變低了,讓工作室互相把自己競爭到沒有利潤,自己消滅自己,這可能太理想化,還是只說遊戲內物品的價格會變便宜就好。

負面影響

  • 刷寶遊戲最大的樂趣之一,在於花時間累積角色構築和配置操作,但是,一旦有人公開表示他們有找代打,這種現象若不被抑制,久而久之會破壞遊戲的競技精神,讓真正想要體驗挑戰樂趣的玩家感到灰心或無力,甚至造成玩家流失。

  • 代打往往與外掛、盜帳、詐騙等灰色或黑色產業鏈交織在一起。馬斯克代打新聞一傳開,可能刺激更多人詢問、嘗試找代打,導致此類管道越發猖獗。

  • 同時,玩家把帳號交給陌生人後,一旦發生被竊取或是信用卡被盜刷等情況,後果往往得不償失,當過多帳號出現異常交易或外掛行為,也使得遊戲公司要投入更大量的人力來維護遊戲環境。

社群反應

討論到這裡,我們能發現,玩家社群對馬斯克代打事件的看法大致分成兩派:

不以為然派

  • 這些玩家認為馬斯克有權利用他的方式享受遊戲,POE2又不是什麼對戰遊戲,他等於是買角色上排行榜,以他的說法,排行榜上大部分的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因為他是馬斯克,就被過度放大批評。

  • 其中一部分人甚至拿時間成本來講,對於像馬斯克這樣的人來說,時間非常寶貴,也許他更想體驗高端玩家的感覺,於是選擇代打只是合理利用資源,我在數字網看到代打的價格,恩,馬斯克剪個指甲就可以賺到好幾隻排行榜的角色。

破壞規則派

  • 另一派人則堅定地認為,這會造成非常不好的示範,馬斯克的粉絲眾多,甚至到了狂熱的地步,他的行為有指標性,可能讓更多玩家覺得「馬斯克都這樣了,我們也可以吧」的想法。

  • 而這類行為明明就是明確記載在規章上,不允許將帳號交給他人,不允許使用遊戲以外的交易機制來交易遊戲物品,遊戲公司應該更要有guts把這些違反的帳號甚至IP都ban了。

社群的辯論相當激烈,還牽扯到更大範圍的議題,例如:『遊戲好玩就好,明明也不影響其他人,為什麼要把公平看得這麼嚴肅?』這些討論,不過我能理解,對部分玩家而言,遊戲不只是消遣,更是他展現個人成就與身份象徵的重要舞台,現在有人用不合法的方式侵略了這個舞台,當然有必要去捍衛。

探討馬斯克的心理面向

前面都是以社群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如果我們嘗試探討馬斯克的心理狀態,把這個議題從他的角度來看,因為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馬斯克都已經是全球矚目的科技巨頭,為什麼還要對外強調自己是靠實力打上排行榜,而不是承認找了代打?直到最後才灰頭土臉的透過別人間接承認?」

馬斯克一直以來都維持著一種『我可以靠超強執行力和天才頭腦,征服任何領域』的個人形象,對他而言,承認自己在遊戲裡需要外力幫助,也許會影響外界對他「無所不能」的觀感。

即使身為億萬富豪,馬斯克無庸置疑的仍然是個遊戲玩家,因為你就不會從貝佐斯或庫克那裡聽到他們玩了什麼遊戲,他們上一次打電動可能還在玩紅白機,對玩家來說,遊戲裡的排名也是一種榮譽象徵,他當然知道這個排名可以帶來更多崇拜,如果被發現是「花錢買排名」,這種崇拜就會蕩然無存。

一旦他承認找了代打,可能會立刻被貼上「作弊者」或「說謊」的標籤,要知道說謊在歐美文化是頗嚴重的事情,因此狂如馬斯克都只能透過別人承認找代打,他很清楚說謊對他的形象影響,至於他在不在乎,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另外就是,或許這件事存在一些更個人的因素,在全世界放大鏡檢視之下,承認自己的不足對他來說可能相當不自在,尤其是一位被視為『領導科技革命』的代表人物,我都在世界首富排行榜第一名了,怎麼會在這一個紐西蘭廠商做的遊戲裡拿不到第一名?難免會激起某種自尊或防衛心態。

當然,這些都僅是推測,我們無法斷言馬斯克的真實心境,但從行銷、形象管理,以及人性角度來看,名人在遊戲世界裡尋求合理化、不想輸但又不想被冠上作弊之名,實在也不難理解,只不過,這也給玩家社群帶來一個思考:如果名人都不願正視自己的行為,是否會讓更多人認為天梯根本就是笑話?這或許是代打爭議最值得憂慮的部分。

代打究竟造成多大的損失?

接下來我們再換一個角度,跟大家聊從遊戲公司的角度來看代打造成的影響,也是因為最難被評估而常被忽略的面向:實際的收入損失,前面我們聊到代打對遊戲生態的公平性與玩家體驗帶來哪些正反影響,還有馬斯克的心理狀態,但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遊戲公司本身,會發現有些有趣的推論結果。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就用POE2來進行一個粗略的估算,現在遊戲還在搶先體驗階段,搶先體驗的價格為新台幣 1050、1500 和 2500 元,平均下來的 ARPU(也就是每位玩家的平均貢獻金額)可以先假設是 1500 元,在第三方評估網站上評估目前累計賣出超過227到700萬份,那麼,如果有人找代打、多人共用帳號,會不會就讓遊戲公司少賺超多?

我們就嘗試計算一種極端情況,假設在遊戲競爭最激烈、最有可能代打的Hardcore模式天梯前1000名,篩掉重複帳號後有773位玩家,如果全部的帳號都是代打或共管,那在理想化的情況下,少了約1546個帳號——這些人原本可能都會買搶先體驗,最後都去跟別人共管,用這個數字乘上ARPU 之後,大概會落在兩三百萬新台幣的營收差額,聽起來或許不少,但拿出POE的公司Grinding Gear Games 以前公布的2023年全年營收約833萬紐西蘭元,換算成台幣大約1.54億元,少掉的損失大約佔了1.5%左右的營收,一般來說算是有點痛但又還好的比例,但要注意,我們是用最極端的方式去計算潛在的收入損失,算出來的金額都已經在對公司來說不痛不癢的邊緣了,實際情況可能更輕微。

那這意味著什麼呢?從純粹商業立場出發,遊戲公司的思維是:『我要投入多大的客服、人力與開發成本,來一個一個檢查這些代打帳號,才能挽回多少潛在收益?』而最終的結論,往往是投入和回報並不成正比,更何況,POE 2 正式版會採取免費模式運營,此時代打、RTM等行為,不僅不影響公司的收入,反而會讓遊戲裡的資產更加流動,進而帶動某種程度的熱度與討論度,對公司來說,這是維持遊戲活力的要素之一,流動性是很重要的,從POE的數據來看,我們假設POE跟POE2的玩家屬性都相同,那POE的代打跟RTM情況一定也不會少,但POE的在線人數高峰看起來並沒有被影響太多,主要還是新的賽季發布,玩家再回來購買skin、購買倉庫頁面等等,從過去的數據上真的看不到代打跟RTM對玩家人數造成的影響。

結論與反思

當然,我還是要強調,這並不代表廠商鼓勵玩家違反遊戲規則,也不表示代打本身就是對的,官方在條款上是明文禁止代打與非法交易,只是實務上——若這些行為造成的直接損失並不顯著,廠商也不一定會拿出大規模、強力的制裁手段,因為這些手段要付出極高的執行成本,簡單來說,透過這個推論,我們更能理解遊戲公司有時為何在這類議題上,並沒有太大動作,對公司來說,最要緊的還是下一個賽季要做什麼新東西來吸引玩家,因為這才是影響玩家人數的關鍵點

所以,如果我們撇除品牌與社群信任層面的長期考量,就僅以金流、營收來看,也許代打跟RTM並沒有對GGG帶來頗具殺傷力的衝擊,這點也解釋了為何《流亡黯道》或其他類似遊戲,對於高端玩家代練、帳號共用並不會全程緊盯,我要再次強調,這並不代表我支持或鼓勵違反規範的行為,只是純粹從營運和財務的角度,嘗試客觀分析廠商背後的考量, 我相信遊戲公司是真誠的希望維護公平環境,但也會考量執行成本和後續帶來的效益,兩者必須平衡取捨,才能持續的營運。

總結來說,這個議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玩家是否能真心享受遊戲、是否能健康運營下去,還是取決於大多數人的共識與風氣,然而透過這樣的計算過程,我們至少能看見從廠商角度來看,代打所帶來的直接損失的確相對有限,也就難怪他們不會投入過多資源去全面掃蕩,這或許也是許多線上遊戲產業在面對代打、帳號共管、RTM 等現象時的共同難題,也是平衡商業利益與遊戲公平性時所不得不做的權衡。

最後,我想也問問大家的看法:

  • 如果你跟馬斯克一樣,一秒鐘不只幾十萬上下,你會把常玩到差點睡著的練功過程交給他人處理,只為了在最短時間內體驗終局或進階內容嗎?

  • 當遊戲越來越要求玩家投入時間,是否會造成類似的代打行為會變得更加常見?

  • 身為玩家,我們又該如何在享受遊戲與保護遊戲生態之間做出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